文冬萧氏联谊会略知

 

据文冬宗亲先辈训育 , 指后辈小宗亲们必须晓得我们的根源、 籍贵姓氏、 源流以及风格,如果不认识、模模糊糊 、 一知半解 ; 几乎等于说 , 对本身民族缺乏认识 , 没有中华文化传统习惯 , 像水上浮萍一样 , 没有根 , 随风飘流。 还谈什么民族 , 气质与尊严。所以 , 居住文冬一带宗亲 , 深受影响与感触 。 认为宗亲交流 , 联谊的组织 , 必须成立。

 

在一九一零年清末民初 , 即是文冬开埠初期 , 陆佑矿场聘清大量劳工从事矿务工作。 于是各地侨胞涌人文冬 。 同时 , 各侨胞纷纷成立籍贯会馆及姓氏宗亲会, 互相联络通讯。单单在文冬这个弹丸小镇 , 就有四十八间注册团体。 当然我族萧氏宗亲先辈们 , 筹组宗亲会自然应运而生。

从文冬萧氏总坟石碑撰文记录。 石碑建于一九一一年。 比日本南侵马来亚一九四三年 , 还早三十二年的历史 。 每年都有举办春秋祭祖仪式 。 难能可贵的是 , 每一年从不间断 , 精诚团结,发挥萧氏宗亲联谊精神。只可惜,至今尚未进行注册亦未有购置会所,不能把存案详细纪录流传下来,只有口述。

在战前,文冬萧氏联谊会春秋两祭活动,是由萧毅齐公领导,有一十五家庭单位参与。在战后,于文冬中央巴士车总站后园保记酒楼,有时却在萧南丰公店铺家里举办联谊宴会。每单位成员收费五元,那时候的联谊会是由萧南丰处理。后期再由萧谭记、萧玉华、萧来、萧保、萧能、萧仁祥及萧继诸公等筹办。在一九五七年,因第一总坟面积太小,继续筹募建立第二总坟。继后,由萧绍飞、萧东、萧声南、萧华南、萧东城、萧其森、萧乃祥、萧天宁、萧惠森、萧汉金诸位筹组成立筹委。

二零零四年,萧绍飞退居顾问、主席萧东城、副萧声南、财政萧乃祥、总务萧汉金、秘书萧其森委员萧天富、萧坤林、萧惠森、萧柏林、萧振。
 

文冬萧氏联谊会组织良久,迄今还没有注册必有其因。

 

( 一 ) 文冬距离吉隆坡太近。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首府: 文化教育 、 经济行政中心。 无论在那一领域 , 都有发展便利 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在文冬区偏僻小镇 , 除了农业耕种之外 , 那有其他行业可发展。 所以宗亲们往吉隆坡大城市 , 受教育 , 工作生活,处事方便 ,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多姿多彩。
( 二 ) 有高速公路 , 行程快捷 , 约一小时车程。 有任何要事办理 , 方便简单。  
( 三 ) 联谊会各职委 , 皆勉励各位宗亲 , 直接加人总会会员 ,兰陵一家亲,总会会员名册证实,文冬的宗亲为数不少。
( 四 ) 社会环境: 文冬尚有为数很多的姓氏会没有注册 , 即使有注册的 , 也是处在冬眠状况。

 

在政治文化贡献不多 。 即使进行注册 , 发展效果不大。

文冬萧蔡联宗 , 传说在五胡乱华 , 大家在逃难时遇越江渡河 , 竟然把老祖宗的香炉置乱了。 登岸后 , 大家称兄道弟 , 结为同宗。 但据本籍查考 , 没有记载。 在一九七二年 , 两位同宗理事与蔡氏同声回应 , 两姓同办春秋两季拜祖宴会联谊。 在宴会第二年 , 萧氏决定不拜重阳 ,只作春祭。

 

资料提供
萧其森撰文23/ 12/05


加影锡米山兰陵堂简史 

兰陵堂福利会之诞生,应追溯至50年代中期。锡米山宗亲多是以割树胶为生,因收人有限,大多过着清贫的生活。幸好当时有部分宗亲,挺身而出,抱着助人的崇敬精神,鼓起勇气,发起创立兰陵堂福利会。由于年代久远,发起人无从查究。 

笔者玉祥在中学时代,有机会参加兰陵堂之活动。查当时由萧贵、华生、才新三人处理会的事务,遇有宗亲逝世,每个宗亲家庭捐三元作福利金,至少每家派一人往丧府协助处理各项事务。 

七十年代福利会推展服务至士毛月,福利金增加至五元。八十年代由笔者联络沙登区宗亲,趁发有、开亮宗亲先严逝世,族人齐集吊唁的机会,重组兰陵堂。兄弟二人将赙仪690元及宗亲帛金1100元,合共1800元,捐充兰陵堂经费。发有、开亮宗兄委玉祥宗弟为第一代掌门人。在任期间福利金提高至十元。福利包括父、母、妻在内。会员有九十之众。 

兰陵堂发展至2002年 , 由发有接任主席职 , 玉祥担任秘书 , 设立了会员子女奖励金制 , 颁红包予学业优良子弟。每届开销800元,由主席发有、财政树荣资助。 


兰陵堂秘书玉祥简述。